★365計畫-038★那些新聞系教我的事(上)
大學的時候我輔了新聞系(很哀傷的是,明明成績有到雙主修,可是敝校新聞系不開雙主修,只開輔系),那時我的目標還是以當編輯為主。
高中的時候就是青年社(校刊社),和一群朋友和學妹們玩編輯玩得很開心,大學時並不想修教程當老師,所以另選了新聞系。
學校的新聞系開了新聞學、攝影實務、採訪編輯、大眾傳播理論、採訪寫作、專業倫理等課程,還有一年是必須跑新聞採訪。
那就挑幾樣我比較有印象跟感覺的課來講:
1、攝影實務
攝影實務黃建亮老師上課很FREE,這堂課第一件事情就是我們要先去買一台相機,所以我就買了剛出來沒多久的N家P5100,當時沒什麼微單的說法,大家比較常稱之類單。(現在好像反過來了)附帶一提,當時單眼並沒有現在普及,價格自然也沒現在低。
上課相機或攝影問題就問,老師沒有特別教什麼,偶爾會給我們看些照片。但最主要的,他就是要我們自己大量去拍照跟熟悉自己的相機,並試著分享/說明自己拍什麼。期中期末考就是各交十張自己滿意的照片發表,然後老師再針對照片點評。
乍看好像學不到什麼,但是我認為老師說得很有道理,不用怕,又不花底片,盡量去拍,去觀察,而不是去背理論。
這很合我脾胃,這道理就跟以前學英文一樣,以前我英文其實很好,當然有人會說那是因為比較簡單,但我指的好,是一種習慣跟語感。在我們還不懂一堆文法誰要在誰後面,後面要接什麼時,我們已經很習慣直接用出來,或是直覺就知道應該用什麼介系詞或片語,可是我發覺長大後就是一直在背文法跟單字,當初那些覺得學英文很快樂的感覺都沒了,而且那種語感也漸漸消失。
換到拍照也一樣,我們也許說不出很多原理,也許說不出光圈跟快門要多少,或是其他更專業的東西,但是拍久了,自然會形成一種屬於自己的節奏跟喜好。不是說不能再進步,而是當基礎的東西跟拍照的興趣都被理論磨光時,那究竟有何意義呢?不是說理論不重要,但是拍照應該有更重要的事。
然後我也問過老師,要拍什麼呢?
老師說,都可以,生活周遭、路人,很多都可以拍。
我也問過,那拍路人時要不要打招呼呢?會不會很失禮或被兇?
老師的回答跟某個神祕的L一樣,他說,你要釋出善意,何況你拍他,本來就沒有惡意,是因為當下那刻你有感覺,或你覺得好,所以妳按下快門。
老師強烈建議我們隨身攜帶相機,隨時拍下那些畫面。這個習慣其實大學時期我一直維持著,但到研究所我就懶了ORZ,一方面也是我的NIKON後來可能是電池問題所以很耗電?但我確實有想重拾這份習慣。雖然手機拍照很方便是沒錯,但用自己的相機拍,就算是類單也是有另一種心情,說不出來,但是感覺不一樣。